外在的鸟笼容易打开,心灵上的鸟笼却难以打开,它是一层无形的束缚,需要自我认知与觉醒。
(一)鸟笼效应
1907年,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,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。一天,两人打赌。
詹姆斯说:“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。”
卡尔森不以为然:“我不信!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。”
没过几天,恰逢卡尔森生日,詹姆斯送上了礼物——一只精致的鸟笼。
卡尔森笑了:“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。你就别费劲了。”
从此以后,只要客人来访,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,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:“教授,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?”
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:“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。”
然而,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。无奈之下,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。
这就是著名的“鸟笼效应”。
(二)修行人张在新的故事
有一个公案是讲修行人张在新的故事。他很有功夫,一入定就很多天。在他阳寿即将结束之际,阎罗派黑白无常来索拿他,可四处找不见。因为张在新了证空性,入于禅定中无形、无相。黑白无常用了种种方法无果,只好向土地公求助。
土地公说:“张在新是个修行人,他一入定不容易出来,但他非常喜爱皇帝赐的一个玉钵。你移动玉钵,让他误以为有人要偷,他一急就会出定了!”
黑白无常一听,就让土地公派几只老鼠去摇动玉钵,张在新听到摇动声,心一乱果真出定了。
他心想:我一念贪爱玉钵,不但不能在定中安享禅定之乐,还要出定给无常小鬼逮捕,真是劫数。于是立刻将玉钵掼碎,并留下了一首偈语:“若要拿得张在新,犹如铁链锁虚空。”黑白无常只能眼睁睁看着张在新徐徐升到空中不知所踪,无可奈何。其实公案中张在新放下的不是“玉钵”,他放下的是“我执”。
(三)懂得放下,把握当下
决定我们一生的,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,而是我们的选择。同时追赶两只兔子,其结果往往一无所获!人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。越是不能放下的,越容易失去;越想牢牢抓住的,越消失得快。人生总是在为满足无休止的欲望而追逐,然后患得患失。
懂得放下,才能把握当下。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微信扫一扫